IndustryNews Center
Industry
Location:Home > Industry

思考問題的八層境界

Author:    Source:    Release time:2017-05-08    Browse: times

 所謂學問,就是對問題說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沒有。因為大多數人的頭腦雜亂無章,人雲亦雲,對于不同的觀點意見,他都點頭稱是,等于沒有想法。


 


 

梁漱溟(1893—1988)

 

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愛國民主人士,著名學者、國學大師。

 

主要研究人生問題和社會問題,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國最後一位儒家”之稱。

 

梁漱溟受泰州學派的影響,在中國發起過鄉村建設運動,并取得可以借鑒的經驗。著有《鄉村建設理論》、《人心與人生》等。

 

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做學問,走上現在這條路,隻是因為我喜歡提問題。提得出問題,然後想要解決它,這大概是做學問的起點吧。以下分八層來說明我走的一條路:

 


 

第一層境界:因為肯用心思所以有主見(形成主見)

 

用心想一個問題,便會對這個問題有主見,形成自己的判斷。

 

說是主見,稱之為偏見亦可。我們的主見也許是很淺薄的,但即使淺薄,也終究是你自己的意見。

 

許多哲學家的哲學也很淺,就因為淺便行了,胡适之先生的哲學很淺,亦很行。因為這是他自己的,縱然不高深,卻是心得,而親切有味。所以說出來便能夠動人,能動人就行了!他就能自成一派,其他人不行,就是因為其他人連淺薄的哲學都沒有。

 


 

第二層境界:有主見乃感覺出旁人意見與我兩樣(發現不能解釋的事情)

 

有主見,才有你自己;有自己,才有旁人,才會發覺前後左右都是與我意見不同的人。

 

這時候,你感覺到種種沖突,種種矛盾,種種沒有道理,又種種都是道理。于是就不得不第二步地用心思。

 

面對各種問題,你自己說不出道理,不甘心随便跟着人家說,也不敢輕易自信,這時你就走上求學問的正确道路了。

 


 

第三層境界:此後看書聽話乃能得益(融會貫通)

 

從此以後,前人的主張、今人的言論,你不會輕易放過,稍有與自己不同處,便知道加以注意。

 

你看到與自己想法相同的,感到親切;看到與自己想法不同的,感到隔膜。有不同,就非求解決不可;有隔膜,就非求了解不可。于是,古人今人所曾用過的心思,慢慢融彙到你自己。

 

你最初的一點主見,成為以後大學問的萌芽。從這點萌芽,你才可以吸收養料,才可以向上生枝發葉,向下入土生根。待得上邊枝葉扶疏,下邊根深蒂固,學問便成了。

 

這是讀書唯一正确的方法,不然讀書也沒用處。會讀書的人說話時,說他自己的話,不堆砌名詞,不旁征博引;反之,引書越多的人越不會讀書。

 


 

第四層境界:學然後知不足(知道不足)

 

用心之後,就知道要虛心了。自己當初一點見解之浮淺,不足以解決問題。問題之不可輕談,前人所看之高過我,天地間事理為我未及知者之盡多,乃打下了一向的粗心浮氣。所以學問之進,不獨見解有進境,逐有修正,逐有鍛煉,而心思頭腦亦鍛煉得精密了,心氣态度亦鍛煉得謙虛了。而每度頭腦态度之鍛煉又皆還而于其見解之長進有至大關系。換言之,心虛思密實是求學的必要條件。

 

對于前人之學,總不要說自己都懂。因為自己覺得不懂,就可以除去一切浮見,完全虛心地先求了解它。

 

遇到不同的意見思想,總疑心他比我高,疑心他必有為我所未及的見聞在,不然,他何以不和我作同樣判斷呢?疑心他必有精思深悟過乎我,不然,何以我所見如此而他乃如彼?我原是聞見最不廣,知識最不夠的人,聰明穎悟,自己看是在中人以上;然以視前人則遠不逮,并世中高過我者亦盡多。

 


 

第五層境界:由淺入深便能以簡禦繁(以簡禦繁)

 

你見到的意見越多,專研得愈深,這時候零碎的知識,片段的見解都沒有了;心裡全是一貫的系統,整個的組織。如此,就可以算成功了。到了這時候,才能以簡禦繁,才可以學問多而不覺得多。

 

凡有系統的思想,在心裡都很簡單,仿佛隻有一兩句話。凡是大哲學家皆沒有許多話說,總不過一兩句。很複雜很沉重的宇宙,在他手心裡是異常輕松的----所謂舉重若輕。

 

學問家如說肩背上負着多沉重的學問,那是不對的;如說當初覺得有什麼,現在才曉得原來沒有什麼,那就對了。道理越看得明透,越覺得無甚話可說,還是一點不說的好。心裡明白,口裡講不出來。

 

反過來說,學問淺的人說話愈多,思想不清楚的人名詞越多。讓一個沒有學問的人看見,真要把他吓壞了!其實道理明透了,名詞便可用,可不用,或随意拾用。

 


 

第六層境界:是真學問使有受用(運用自如)

 

有受用沒受用仍就在能不能解決問題。這時對于一切異說雜見都沒有搖惑,而身心通泰,怡然有以自得。

 

如果外面或裡面還有擺着解決不了的問題,那學問必是沒到家。所以沒有問題,因為他學問已經通了。

 

因其有得于己,故學問可以完全歸自己運用。假學問的人,學問在他的手裡完全不會用。

 


 

第七層境界:旁人得失長短二望而知(一覽衆山小)

 

這時候學問過程裡面的甘苦都嘗過了,再看旁人的見解主張,其中得失長短都能夠看出來。

 

這個淺薄,那個到家,這個是什麼分數,那個是什麼程度,都知道得很清楚;因為自己從前皆曾翻過身來,一切的深淺精粗的層次都經過。

 

 


 

第八層境界:自己說出話來精巧透辟(精辟通透)

 

每一句話都非常的晶亮透辟,因為這時心裡沒有一點不透的了。此思精理熟之象也。


END

 

 

來源:出山出海創投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