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News Center
Industry
Location:Home > Industry

雷軍:我為什麼反複研究這4家企業?

Author:    Source:    Release time:2017-05-08    Browse: times

 

 

學習同仁堂,做産品真材實料有信仰

 

 

 

當年,柳傳志先生推薦過一本講如何創辦一家百年企業的書,叫《基業長青》。于是在創辦小米之前,我就問自己:怎麼才能創辦一家百年企業呢?于是我便想,何不去學習一下現今做得好的企業呢?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同仁堂。

 

在研究同仁堂的時候,我發現同仁堂最重要的是其司訓:

 

1)「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意即做産品,材料即便貴也要用最好的,過程即便繁瑣也不能偷懶。換句話說,要用真材實料。設想一下,假如企業都這麼做,那我們的社會還會有毒大米、三聚氰胺、霧霾嗎?

 

2)「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意即你做的一切,隻有你自己的良心和老天知道。這句話,是關于如何保證第一句話被執行的。

 

 

 

這讓我頗受觸動,于是我便想,為什麼改革開放 30 多年來,在全球觀念裡,中國就是生産劣質産品的地方呢?許多人開玩笑說,中國人太「聰明」,其實就是喜歡走捷徑、喜歡偷工減料,以至于讓世界友人對中國有這樣的印象。

 

于是我又問自己,有沒有千年企業呢?其實有,那便是宗教。宗教其實就是信仰。因此,若想辦成一個持續永恒的事業,就得有理念,并且把這種理念變成信仰。

 

所以,我認為如果我們想做到基業長青,就要做到兩條:

 

第一,産品要真材實料;

 

第二,要對得起良心,把做真材實料的理念變成信仰。

 

思考過後,我做小米時就想走一條不同的路:我們做産品的材料,要全部用全球最好的。甚至可以誇張地說,我們「隻買貴的」,因為貴肯定有貴的道理。對于一個從零創辦的公司而言,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這樣做便意味着我們的成本比别人高了一大截。但我們還是這樣做了,處理器用高通的,屏幕用夏普的,最後組裝也找的是富士康和英華達。

 

打磨好産品後,我們還面臨一個頭痛的問題,那就是很多公司不太願意與初創企業合作,因為當一個創業公司一切都從零開始時,很多人是不相信你能做成的。所以光在找手機主要的供應商上面,我就花了大概九個月的時間,想做一個好東西,非常不容易。

 

1)在挑選電子件合作商時,一開始我以為做手機跟做 PC 一樣,買個元器件就行,但後來發現并不是。手機裡絕大部分是電子件,這意味着我們在挑選合作商時要投資研發資源,承擔巨大風險,因此我們在選擇合作夥伴時要異常小心。

 

2)在挑選組裝合作商時,我跟行業第一名到第四名都談過,但都沒人理我,最終我說服了第五名英業達集團的子公司。我曾與他們南京總經理談過三次,最後他覺得我的想法靠譜,于是選擇跟我們賭一把。

 

3)在定價時,我們做出第一款産品時,成本高達 2000 元人民币。當時國産手機的定價多為五六百元,兩千元的手機如何賣好,公司内部同事完全沒信心。

 

原本我們的定價是 1499 元,一部手機要賠 500 元,這肯定是不行的。在産品發布前我想了一個通宵,後來又找幾個合夥人一起商量,最終決定定價 1999 元。因為我相信,我們生産出來的是好東西,它值 1999 元這個價格。一周後我們發布了這款手機,大獲成功。

 

我發現,我們中國人需要的是好東西,而不僅僅是便宜的東西。如今的中國已經是産品過剩的時代,如果不認認真真地把産品做好,那不就是忽悠嗎?為了保證做到這一點,小米在創辦初期的一年半裡,沒有市場部門,也沒有發過一篇公關稿,并且要求全員保密,甚至要求員工不能說這個公司是雷軍做的。

 

剛開始,我們從自己擅長的軟件入手,做了基于安卓的 MIUI ;2010年4月6日,我們創辦了公司;8月16日發布了 MIUI 第一個版本。産品剛開始發布時隻有一百個用戶,第二周就增長到了兩百個,第三周後四百個……幾乎每個星期用戶都會翻一番; 10 月份,我們就被全球的開發者論壇 XDA 推薦,并獲得了安卓最佳産品的提名。

 

所以從創辦小米的過程中,我也悟到:要認真做好産品,要相信口碑,口碑是信仰的一部分。

 

 

 

我們的每一款手機,哪怕是隻賣 599 元的紅米 4G ,也都是國内頂尖的供應商。而且為了把手機做好,我們每年隻出一兩款手機。并且我保證,每一款手機都是我自己用過半年或者一年的,我知道這個手機好在什麼地方,我也知道它不好在什麼地方。我做了 25 年技術,如果這個東西我自己沒有使用過,或者我自己都不覺得好,我能夠站在這裡給大家推薦嗎?

 

小米,是我在 40 歲實現财務自由後創辦的公司,而這最大的優勢就是我不會為了錢去做什麼事情,而是為了自己喜歡的、自己滿意的去做,所以我在做小米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保證貨真價實。

 

 

 

 

學習海底撈,口碑源于超預期

 

 

 

我想到的第二家企業是海底撈。

 

七八年前,我在機場的書店買了一本《海底撈你學不會》。在看了三四個小時後,我發現海底撈的秘訣其實隻有兩個字:口碑。怎麼能把口碑做好呢?很多人很快想到了口碑營銷,可當你一旦想到營銷時,這件事情就死了。你首先應該想的是:什麼樣的東西才有好口碑?

 

看完這本書,我就去了海底撈。跟其他火鍋店一樣,海底撈的環境很嘈雜。但讓我驚訝的是,海底撈的服務員臉上都帶着發自内心的笑容。其他服務型行業,比如民航業的空姐們比海底撈服務員漂亮的多,制服也更好,但她們常常是一種皮笑肉不笑的狀态。相比之下,海底撈服務員臉上的笑容非常打動人。

 

我問海底撈的服務員:「你當個服務員有啥好笑的呢?」她跟我說:「我是一個 40 多歲的下崗女工,一直找不到工作,後來海底撈錄用了我,七八年前就給我每月四千元的工資,我睡覺做夢都會笑醒。」這句話讓我很受觸動,我就想如果我不能對員工好,員工會怎麼對我們的客戶呢?所以我決定小米的客服,在北京首先要比同行平均工資高 30% ,四千塊錢起,最高能到一萬二。

 

 

 

微博上曾有個段子講得特别好。有個客人在海底撈吃完飯後想将餐後沒吃完的西瓜打包帶走,海底撈說不行。當他結完帳時,服務員拎了一個沒有切開的西瓜對他說:「您想打包,我們準備了一個完整的西瓜給您帶走,切開的西瓜帶回去不衛生。」那一瞬間就把客戶打動了。所以, 你知道什麼叫口碑了嗎?

 

後來,我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去了迪拜帆船酒店。一進帆船酒店,就感覺金碧輝煌,好像真的貼了金子,不過在我的審美裡不覺得這是奢華,而是土。所以我就覺得很失望,這難道是全球最好的酒店嗎?我想可能是因為我對它的預期太高了。現在回想起來,帆船餐廳非常好,隻不過當時我的心理預期如此之高,以至于最後真的失望了。

 

因此,我也意識到,口碑的核心是超越用戶的預期。帆船酒店的服務肯定比海底撈的要好,但是他沒有超越我的心理預期;海底撈雖然鬧哄哄的,但是它的服務中的很多細節征服了每一個客戶,所以海底撈的口碑是無敵的。有了這樣無敵的口碑,還需要做廣告嗎?

 

我相信口碑,我認為最好的産品就是營銷,最好的服務就是營銷,好東西大家會心甘情願地幫你推廣。初期的時候大家不信,我們做 MIUI 實踐了一把,大獲成功。我常覺得,廣告這東西一半有效一半無效,比廣告更有效果的是口碑

 

為什麼很多保健品人見人煩,就是因為他們天天吹牛,廣告多的讓人心煩,于是消費者也漸漸不願意相信了。沒有廣告以後,你會真心真意對待每一個用戶,所做的每件事情都超預期。

 

比如,我看到一個用戶在微博中投訴「小米電池用了兩個星期以後充不進去電」,當我正打算回複他時,發現已經有同事回答了他的問題。第二天我發現這個用戶貼了一條微博,說他「已經收到小米同事免費寄的一個新電池」。

 

大量制造的工業品不可能不出一點差錯,但用戶投訴時,一般人隻會建議返修,而我們的員工卻給他寄了一個新的電池,最後那個用戶還挺感激的。

 

再比如,雙十一時用戶在淩晨一點多鐘下的單,結果物品在當天早晨六點就送到了。有時,用戶會開玩笑說小米的物流「喪心病狂」,剛買完幾個小時後,貨就已經送到了,不過這卻是一個非常能夠打動用戶的小細節。

 

所以,口碑的核心是超預期,而不是新媒體營銷,其本質是認真琢磨産品和服務怎麼能夠打動消費者。當你去用心經營口碑時,你的口碑就一定會有提高。

 

 

 

 

 

學習沃爾瑪和Costco,低毛利高效率

 

 

 

我想到的第三家和第四家公司是沃爾瑪和 Costco ,并且一直在學習它們如何提高運作效率。

 

1)先說沃爾瑪。 52 年前,老山姆在家鄉創辦了一個雜貨店,他發現那時美國流通行業的平均毛利率為 45% ,這其實是很黑的。于是老山姆就想,我能不能隻賺别人一半的錢,隻做 22% 的毛利率呢?天天平價,如此一來,銷量可以是别人的好幾倍,肯定能掙錢。

 

 

 

所以他就把「天天平價」做成了沃爾瑪創辦的 slogan 。但是仔細想想,當别的連鎖店賺 45% 的時候,自己卻将毛利率降低到 22% ,理論上肯定是不賺錢的,而且虧的很厲害,這是市場競争的原則。

 

老山姆琢磨了很久,心想隻要便宜一百美元,美國人就會願意開車到十英裡以外。于是他就不在市中心辦,而是找了一個舊倉庫,把所有的成本降到最低,就算毛利率隻有 22% ,他也還有幾個點的淨利潤。結果,沃爾瑪用了三十年就成為世界第一,這就是高效率。

 

很多商學院都會教一堆概念給我們,但其中有很多是錯誤的,包括我們這些投資者們,永遠在問「可不可以有更高的毛利率」。當然可以,騙用戶呗!要麼偷工減料,要麼漲價,還有别的方式能提高毛利率嗎?現在,我在做投資時特不喜歡毛利率很高的公司,因為中國市場上什麼東西都貴得離譜,稍微好一點的東西就很貴。

 

2)說完沃爾瑪,我也想談一談 Costco(好市多,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給我的啟示。幾年前,我跟金山的一幫高管去美國。我們那時的 CEO 張宏江曾擔任過美國微軟的工程院院長,他一下飛機就租了輛車直奔 Costco ,後來同行的七八個人也去了,回來後都很激動。

 

我感到很奇怪,獵豹移動的傅盛就給我舉例,兩個新秀麗牌子的大箱子平時在國内大概賣 9000 多元人民币,Costco 隻賣 150 美元,合 900 元人民币。美國的房子、土地、人工等都很貴,但這兩個箱子的價格卻隻有國内的1/10。所以我們的人民拿着美國 1/6 、 1/10 的工資,「享受」着霧霾,卻要付 10 倍的價錢買這種箱子,這究竟是為什麼?

 

後來,我在研究 Costco 時不禁感歎這公司确實厲害。他們的信條是:所有的東西,定價隻有 1% ~ 14% 的毛利率。任何東西定價隻要超過 14% 的毛利率,都要經過 CEO 批準,還要再經過董事會批準。

 

我看了他們的财報,平均毛利率為 7% ,這樣在美國做大型連鎖零售是不掙錢的,因此他們通過讓用戶成為會員,并收取會員費來盈利,Costco 有 2000 多萬會員,每人一年收取 100 美元的會員費。Costco 店面面積大約隻有沃爾瑪的 1/4 ,每種東西隻有兩三個品牌,都超級便宜超級好,後來我們都成了 Costco 的會員。

 

 

 

所以我便想,一個公司的毛利率越高,真的越好嗎?其實毛利率高的公司,效率一定是很低的,而在低毛利的情況下,怎麼高效率的工作才是最厲害的地方。

 

所以,沃爾瑪跟 Costco 這些零售業也給了我啟發:低毛利是王道。隻有低毛利,才能逼着你提高運作效率。小米要接近成本來定價,高效率就是王道,沒有高效率,整個公司會賠得一塌糊塗。

 

我一直在想,做電子商務為什麼要燒那麼多錢呢?我不記得在哪裡看過一句話,說「企業不賺錢就是犯罪,企業的社會使命就是賺錢提高效率」。但是類似于亞馬遜這樣的神話,隻有貝佐斯做到了,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如果我們既不想坑用戶,又想賺到錢,就要提高效率,将模式優化——把中間渠道、零售店全部幹掉,少做事,用最聰明的人簡化流程。因此,我們一定不能雇很多人,一定不能做很多事。我的哲學是「少就是多,一定要專注,簡單就是我們的核心競争力」。

 

不過,提高效率不等于克扣員工,而是應該在雇傭員工時精挑細選。人,對于一個高效率的公司來說,是最重要的資産。我們應該盡量少雇人,但同時我對已經雇傭的員工有一個要求:前兩三百人,全部需要具備十年以上經驗。因為隻有這樣的經驗,才能使一個公司高速發展而不翻車。

 

 

來源:投資人說(ID:touzirens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