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行業資訊News Center
行業資訊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資訊

中國的選擇: 抓住5萬億美元的生産力機遇

作者:Jonathan Woetzel    來源:麥肯錫咨詢    發布時間:2016-07-19    浏覽:

 在過去,投資驅動模式非常有效。自1980年以來,中國的GDP增加了25倍,6億多人口脫貧,充分體現了其創紀錄的城市化和工業化成就。中國正在向發達經濟體邁進。自2010年以來,中國消費者拉動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消費增長。私營企業也日漸煥發活力,其資産收益率是國有企業的3倍。國有企業在上世紀90年代雇傭了60%的中國城鎮就業人口,但到2015年降至15%。

然而,近年來投資驅動模式逐漸失去了動力。固定資本産出效率和企業回報雙雙下滑。如果延續該模式,經濟硬着陸的風險就會增加。我們的壓力測試分析表明,雖然現在官方公布的不良貸款率隻有1.7%,但到2019年可能升至15%。如果中國延續現有模式,每年應對壞賬所需的花費就會增長2萬億至3萬億元人民币(約合3,100億至4,600億美元)。即便如此,我們認為出現系統性銀行業危機的可能性并不高,更為可能的是顯著的經濟增長放緩。

中國現在有一個更好的選擇應對這些挑戰。即果斷轉向以生産力為核心的增長模式,确保資金流向為生産力、增長和可持續就業進行投資的領域。與投資驅動模式相比,到2030年,這一轉型将新增5.6萬億美元GDP(約合36萬億元人民币),家庭收入将新增5.1萬億美元(約合33萬億元人民币)。

中國有很大的生産力提升潛力。中國的勞動生産力隻相當于經合國家(OECD)平均水平的15%至30%。盡管那些一流中國公司的投入資本回報率與其美國同行相差無幾,但許多表現糟糕的公司拖累了平均值。中國超過80%的經濟收益來自金融行業——這種經濟結構顯然是失衡的。

我們認為到2030年,中國将有五大機遇提升生産力:(1)更好地服務于中産和富裕階層消費者可釋放超過6萬億美元(約合39萬億元人民币);(2)利用數字化推進新的經營模式;(3)通過創新及沿價值鍊上移,尤其是研發密集型産業,當前中國企業的收益僅為全球領先業者的三分之一;(4)推進運營轉型,如精益生産和提高能源效率等方式,可提升15%至30%的生産力;(5)“走出去”可提升10%至15%的生産力。

 為了抓住以上機遇,需要進行系統性改革。中國需要鼓勵更多行業的競争,有序推進企業重組,并且提高資本市場的效率。同時,需提升勞動者的技能水平來填補現有的人才缺口,鼓勵勞動人口的自由流動。政府在推進自身流程現代化的同時,還需平衡好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矛盾,改變以GDP為主的管理模式和激勵标準。

0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