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行業資訊News Center
行業資訊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資訊

除夕,你到家了嗎

作者:銳雅文化中心    來源:人民日報    發布時間:2012-01-22    浏覽:

就在今天,中國人要祭祀神祖,要“守歲”,要燃爆竹,要讨壓歲錢,還要阖家團圓吃一頓熱熱鬧鬧的年夜飯。

 

你,到家了嗎?

 

“除夕”是怎麼來的?


據《呂氏春秋》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疬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據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

  

民間傳說,古代有一隻四角四足的惡獸——夕,因冬季大雪覆蓋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村莊去找吃的,給村民們帶來了很大的災難。 

  

有一年,一個七八歲的孩子說,他有辦法除掉夕。他讓大家多砍些竹節帶着,在各家的門外挂一塊紅布。子夜,夕來了。那個聰明的孩子讓大家往火堆裡扔碎竹節,濕濕的竹節遇到旺火紛紛爆裂,噼裡啪啦地響了起來,吓得夕掉頭鼠竄。 

  

從此,每年臘月三十的夜裡,大家都齊聚一堂,放爆竹,貼門聯,一起守歲。等到天亮,彼此走親訪友,相互問候與祝福。

 

我們的節日,我們的年俗


吃年夜飯

吃年夜飯,是家家戶戶最熱鬧最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阖家團聚,圍坐桌旁。桌上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二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象征“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

 

 

吃餃子 

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面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發财,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人家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币包進去,說是誰先吃着了,就能多掙錢。

 

吃年糕

春節吃年糕,“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稔。”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種類有:北方有白糕饦、黃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灣有紅龜糕。  

  

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種,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湯煮諸法。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添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從明代開始盛行。

 

 

貼窗花 

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貼在窗戶上,所以也被稱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緻,也将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貼福字

“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有的人幹脆将“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還有将“福”字精描細做成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圖案的。

 

 

貼年畫 

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着人們對未來的希望。春節挂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墨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

 

燃爆竹  

中國漢族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産,亦稱爆仗、炮仗、鞭炮,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祭祖 

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有的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順序上香跪拜。漢人祭祖,多半做魚肉碗菜,盛以高碗,頗有鐘鳴鼎食之意。

 

 

挂燈籠 

中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除夕前後,人們都挂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除夕之夜守歲,門口挂着紅燈籠,堂屋燃着熊熊的紅火,點着蠟燭或油燈,一家人圍桌而談。

 

 

發壓歲錢

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由長輩發給晚輩;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枕頭下;有的要孩子們追讨到長輩卧房,大嚷特嚷“壓歲錢,壓歲錢”,由讨價還價到圍攻摸索,最後把紅包挖掘出來,大家搶掠一空。老人家樂不可支,認為這是新年事事順利的好兆頭。

 

新年團圓,關愛自己和家人

 

 

應酬過多,小心累出病

 

春節期間,相對于平時,人們的應酬突然增多,忙忙碌碌中,人們的正常生物鐘和生活秩序被打亂,不規律的生活會直接引起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紊亂。尤其是中老年人,機體的調節功能減退,極易引起抵抗力下降,進而導緻種種疾病的發生。

   

節日裡,提醒朋友們應首先保持有規律的日常生活,盡量固定每天的起床與睡覺時間,保持充足的睡眠。

 

 

暴飲暴食,當心撐出病

   

探望父母、走親訪友、同學小聚,自然免不了多吃幾頓,多喝幾杯。節日期間,多數家庭的飲食都會格外豐盛,雞鴨魚肉等油膩食品會強迫我們的腸胃“加班”工作,這極易引起胃腸功能紊亂,甚至發生急性胃腸炎、膽囊炎、胰腺炎等。 

  

此提醒大家:春節用餐不要暴飲暴食,避免短時間内攝取過多的蛋白質與膽固醇,尤其是身體肥胖和血壓、血脂高的人更要注意。如果要喝酒助興,也應量力而行。

 

 

留意心腦血管疾病

  

有的老人見到久未見面的兒女過于激動,或因操持家務和飯菜勞累過度,造成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因此,提醒中老年朋友春節期間不要過多熬夜、過度飲酒、過于激動,一定注意休息、控制血壓。

 

關心孩子,警惕意外傷害


鞭炮傷、扭傷、摔傷、燙傷……每年春節,各大醫院的急診或燒傷科都要收治這樣一些小患者。此外,瓜子誤入氣管、車禍、熱水或油燙傷等意外傷害,也在春節高發。家長朋友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識,注意保護孩子免受傷害。 

 

 

春節飲食搭配原則

  

酸堿平衡:健康人體必須保持微堿性狀态,而葷菜幾乎都是酸性食品(奶類、血品例外),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節日飲食切莫餐餐都隻吃大魚大肉,要有堿性食物搭配着吃,以求人體的酸堿平衡。

   

低鈉飲食:我國居民的食鹽攝入量原本就偏高,節日期間副食吃多了,食鹽的攝入量更多,這不利于人體保持正常的血壓。春節可多吃一些含鉀食物,如新鮮的綠色蔬菜、谷物、豆類食品等,有利于鈉的排出。 

  

多吃“多渣食物”:葷菜不含膳食纖維,而畜禽水産等也都是精細的“少渣食品”,吃多了會造成便秘,會增加腸黏膜對毒素的吸收。而粗纖維食物則屬于“多渣食品”,多吃這類食物能消除“少渣食品”對人體造成的危害。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