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行業資訊News Center
行業資訊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資訊

加快布局數字化新賽道 重塑制造業新優勢

作者:銳雅中國    來源:    發布時間:2024-01-17    浏覽:

       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的我國首個海洋油氣生産裝備智能制造基地——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二期項目正加緊建設,進展順利。

  近年來,随着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和廣泛應用,數字化的知識信息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人類社會邁入數字經濟時代。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資源成為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并列的關鍵生産要素,數字技術普遍應用帶來了更高水平的專業化分工和柔性化生産,制造業生産方式、組織形态和空間布局都發生了重大變化。

  生産方式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和智能化變革

  數字化轉型指利用數字技術改造或重塑生産制造過程。主要是在研發設計、生産加工、經營管理等環節,引入數字技術,将生産經營活動納入數字信息系統,以虛拟生産引導現實生産。當前,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呈現三個突出特征:一是轉型速度逐步加快,涉及行業從電子信息設備制造快速擴展到絕大部分行業;二是轉型領域逐步拓展,從銷售數字化逐步向生産、研發數字化邁進,2023年底,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約61%、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9%左右;三是轉型空間仍然較大,目前制造業數字化程度遠低于服務業,例如,制造業企業中有電子商務交易活動的比例仍遠低于住宿餐飲、信息服務、文體娛樂等行業。

  網絡化協同指利用信息網絡打通企業内和企業間邊界壁壘的過程。主要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網絡,推動産業鍊供應鍊上下遊企業數據和業務互聯互通,實現設計、生産、服務和管理協同。當前,我國制造業網絡化協同主要有兩大特征:一是正處于從企業内協同向企業間協同邁進階段,實現企業内協同的比例超過40%,但企業間協同的比例相對較低;二是工業互聯網平台在協同制造中扮演重要角色,有效彙聚設計、制造、運維、供應鍊等各環節經營主體。截至2023年底,我國已建成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台超過270家,重點平台工業設備連接數近9000萬台(套)。

  智能化變革指利用智能機器輔助乃至替代人工進行決策的過程。主要是在生産中引入軟硬件系統和算法,以提高決策效率和準确性。當前,我國制造業智能化變革處于初期階段,呈現三個特征:一是以中小企業為智能化變革的生力軍,根據《智能制造成熟度指數報告(2022)》,截至2022年末符合國家二級及以上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标準的企業達37%,較2020年增長了12個百分點;二是以離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為主要模式,前者主要是在不同組裝工序中引入智能決策,後者主要是從原材料到産成品的智能優化;三是以智能制造示範工廠作為重要載體,按照“十四五”預期目标,到2025年全國将建成500個以上引領行業發展的智能制造示範工廠。

  組織形态趨于扁平化、平台化、生态化

  組織結構去中心、扁平化。數字經濟時代,生産活動越來越呈現去中心化趨勢,許多産品通過無數分散的個體組織起來,如通過網絡協同制造、雲制造等方式生産,多中心甚至是去中心成為常态。同時,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響應式生産等,要求制造業企業壓縮管理層級,讓基層直接面向客戶和企業總體目标,建立環境反應敏銳、決策迅速的組織模式。再加上企業管理系統軟件等應用,産銷數據透明化并實時反饋,生産監督成本大大降低,分層管理的必要性進一步下降。

  企業與平台關系逐步強化。萬物智能、泛在互聯推動了平台的崛起,平台型企業逐漸成為一種新的組織形式,制造業企業與企業間關系也轉變為企業與平台間的關系。首先,平台具有網絡效應,入駐的制造業企業達到一定規模才能形成完整的産業鍊,降低生産和交易成本。其次,由于工業互聯網平台和工業軟件可複制性,平台發展新用戶的邊際成本很低甚至零成本,能以極低的價格為不同規模的企業提供服務,吸引更多企業集聚。第三,平台間的高轉換成本增強了用戶黏性,生産技術改造投入和合作夥伴關系網絡沉澱,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平台使用客戶的穩定性。

  産業生态聯盟競争愈發突出。産業聯盟是由企業及其利益相關主體組成的聯合體,如技術标準聯盟、研發合作聯盟等。數字經濟時代,網絡化協同、智能化變革均是以标準統一、對接暢通、互認互聯的産業生态為前提,當前産業聯盟逐步邁向産業生态聯盟。在此過程中,核心制造企業特别是平台型組織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智能家電行業,華為、小米、海爾等多個産業生态系統,均是在核心平台型企業基礎上發展而來。當産業生态逐步構建以後,市場競争也從企業間競争逐漸轉變為産業生态聯盟間的競争。

  數字經濟對制造業空間布局的分散和集聚作用并存

  在數字技術驅動下,制造業生産方式變化直接影響企業生産布局安排,組織形态變化則通過重塑企業内外部關系影響空間區位選擇,綜合來看對制造業空間布局同時帶來分散和集聚兩個不同方向的作用。

  布局分散作用主要通過信息匹配、成本控制、虛拟替代三大機制産生。信息匹配方面,生産端在線實時彙總信息提高了企業供應鍊管理效率,與外部關聯企業溝通聯系也更緊密,降低了因技術溢出而集聚選址的需求,同時,銷售端電子商務、在線市場調研等應用,提高了供需匹配效率,降低貼近消費市場開展生産的必要性。成本控制方面,标準化、模塊化生産可以提高運輸便利性,削減運輸成本,降低零部件供應商集聚程度。同時,随着自動化控制技術的推廣應用,顯著降低了一線生産的勞動力需求,遠程辦公也使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更有彈性,降低了對本地勞動力市場的依賴。虛拟替代方面,随着數字化轉型成本降低,企業對信息基礎設施的依賴程度下降,信息港的集聚功能弱化,特别是網絡化協同制造趨勢下,企業之間依托工業互聯網平台的虛拟集聚對實體集聚産生部分替代,虛拟産業園區、虛拟産業集群正是對這一趨勢的反映。

  布局集聚作用主要通過信息鴻溝、效率控制、業态融合三大機制産生。信息鴻溝方面,雖然近年來各地區寬帶、移動互聯網差距明顯縮小,但5G、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的差距十分明顯,同時,智能制造往往還需要軟件開發、創意設計等現代服務業與之相配套,這些高端軟硬件資源要素往往集中在發達地區和重點城市。效率控制方面,數字化加快了信息交流速度也加劇了時間競争,為推動自動化生産的高效率與定制化制造的靈活性有效結合,産業鍊上下遊企業往往以核心企業為原點,通過位置上相互靠近來加快生産組織速度,同時,為縮短産品配送時間,減少末端庫存,生産企業往往向大城市或交通樞紐城市集聚。業态融合方面,生産的線上線下融合要求企業間創新協同、産能共享和供應鍊聯通,其中隐性知識的傳播、原材料和産品的調運,都要求企業位置互相靠近,而消費的線上線下融合則不斷衍生新的消費場景和需求,生産布局貼近市場才能更好抓住機遇滿足消費需求。

  不同空間尺度、行業領域、生産環節的集散作用存在差異

  一是大空間尺度分散、小空間尺度集聚。大空間尺度分散主要是指在不同城市、城市群乃至更大範圍,這種分散主要是随着信息通信技術的擴散而實現,例如,電子信息制造業逐步從北美到日韓再到中國以及東南亞國家轉移,部分制造業從都市圈核心城市向外圍城市擴散,城市内部制造業去中心化等。而小空間尺度的集聚,主要是指制造業企業向城市内信息基礎設施完善的園區和區域集聚。

  二是技術密集型布局分散、勞動密集型布局集聚。數字經濟對技術密集型行業布局的分散作用更為明顯,主要是因為這些行業對技術創新、知識交流、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比較強,數字技術的使用能夠拓展技術擴散和交流的範圍,降低企業毗鄰生産的需求。對于勞動密集型行業布局主要起到集聚作用,這是因為數字技術特别是電子商務等線上交易的發展,解決了市場銷售問題,使得勞動密集型生産企業盡可能向低成本區域布局建廠。對資本密集型行業布局作用并不明顯,這主要是因為行業内企業大都具有原材料依賴性強、設備搬遷難、企業規模大等特點,布局确定後一般很少調整,特别是各類生産設備接入寬帶互聯網進一步強化位置黏性。

  三是非核心生産環節分散、核心生産環節集聚。布局分散程度往往由零部件或生産環節所處的價值鍊位置所決定,越遠離核心環節則擴散程度越高,而一些關鍵性和高附加值的研究與設計活動仍然高度集中。例如,高新技術企業往往在創新中心附近聚集,信息技術産品的研發設計、樣本制作、實驗性生産以及關鍵零部件生産逐漸集中,而裝配工序生産趨于分散。

 

數據來源:新華網